您现在的位置:北京中器研究院 >> 乐器名师 >> 乐器教学名师 >> 其它教学名师-刘永平

其它教学名师-刘永平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09/12/6 11:19:15   点击:2588次

    男,祖籍山东,文学硕士。现任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报《黄钟》主编;兼任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复调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外联委副主任、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刘永平长期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与教学,主要方向:复调音乐理论、视唱练耳理论。
    发表学术论文: 1。鲁托斯拉夫斯基有控制偶然的作曲技法专题研究系列论文:《双级控制论-》、《论鲁托斯拉夫斯基的宏节奏结构》、《有限偶然的微节奏组织》、《鲁托斯拉夫斯有控制的偶然对位研究》、《基于音程级原则的十二音和弦》等。2。现代音乐复调技法系列研究之论文:《论线性对位》、《论单声复调及其织体构成》、《论多调性对位》、《论多节拍对位》等。3。其他专题研究:《帕勒斯特里那复调性弥撒曲》、《赋格系统探微》、《论艺术教育学科系统》等50余篇。
    出版学术著作:《作曲技术理论与实践》(2006)、《复调音乐基础教程》(1997)、《现代音乐视唱教程》(2003)、《调性视唱教程(1—4册)》(2004)、《识谱视唱教程》(2006)、《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程》(2002)等。即将出版专著:《视唱练耳(1—2册)》(2008)。
    创作并发表作品有:《第一交响曲》(1991)、《诗篇四首——为声乐、管弦乐而作》(1982)、《四重奏——小提琴、黑管、大提琴及钢琴》(1991)、《叙事曲——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1982)、《钢琴曲三首》(1997)、《三昧——埙、磬、瑟三重奏》(1995)、《有感——圆号与钢琴》(1988)等。
    主要担任课程有:《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生专业课)、《对位法》及《赋格曲写作》(作曲系本科专业课)、《现代复调音乐》(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视唱练耳理论》(研究生专业课)、《现代音乐视唱听觉分析》(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西方现代音乐鉴赏》(研究生公共课)等。
    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重大或重点科研课题6项。


(本文标题:其它教学名师-刘永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