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中器研究院 >> 乐器名师 >> 乐器制作名师 >> 小提琴制作名师-苏建能

小提琴制作名师-苏建能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09/12/3 17:24:42   点击:4709次

    他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制作的小提琴两次夺得国际大奖。此前,这个奖项被视为欧洲人的“专利”
    他上大学时,就曾自制笛子供老师和乐团专业人士演奏
    他把家里最好的房间留给小提琴“住”,还专门配了一台空调,天气潮湿的季节,24小时不停机   
12年两夺国际大奖    
    苏建能又拿了一个小提琴制作国际大奖:在近日结束的第16届国际小提琴制作比赛中,他夺得了音色类大奖。这是在相距12年后,他第二次从被视为欧洲人的“专利”中拿到这个奖。    
66岁的苏建能现居广州,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的他,自称半个武汉人。对近期武汉记者的造访,他是既惊讶又高兴。    
  采访苏建能时,正逢广州遭遇罕见的阴雨天气。这种天气可不利于小提琴“生长”。那么,苏建能又是如何呵护这些娇弱的乐器呢?    
  一进入苏建能设在家中的工作室,记者的担心就显得多余了:十几把半成品的琴悬挂在房间内,专为这些提琴配置的空调开得正欢。    
  苏建能说,家中最好的房间给了小提琴“住”,天气潮湿的季节,空调24小时不停机。因此,房间的温度、湿度都保持得很好。    
读大学时自制乐器就很“上瘾”    
  跻身国际制琴大师的苏建能走上小提琴制作之路,其实纯属偶然。     
  1957年,苏建能从广州考入武汉音乐学院,专业是竹笛和长笛。做乐器几乎是无师自通的他,私下买来材料自己学做笛子。不久,老师和同学们就开始用他的笛子做教学用具。消息传出后,包括武汉歌舞剧院在内的一些专业演奏人员也开始找他做笛子。他做的笛子一根售价可达两三元,这在当时是属于很高级的笛子了。    
  在上大学之前,苏建能根本不知道小提琴是何物,到音乐学院后,他偶然听同学拉起小提琴,觉得很好听,就“不务正业”地跟小提琴专业的同学学拉小提琴。    
  拉琴又引发了他自制乐器的瘾。毕业时,他主动要求到当地的乐器厂工作。不过,小提琴可不像笛子那么容易做,这个爱好虽“来得很快”,他的第一把小提琴却几乎花了一年时间才拼凑起来,而且根本无法顾及音色。    
他制作的琴“完美无缺”    
  在国内“闭门造琴”多年的苏建能,15年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去美国,他随身携带了十几把自制的琴。本想去国外会会高手的他,谦逊地拿着自己的琴请国外行家提意见,结果不到一个月,他的琴就全被买走。捏着小提琴换回的5000多美金,苏建能简直有些受宠若惊。    
  这次的经历让苏建能壮了胆。1992年,他拿着自制的一把小提琴信心十足地去美国参加国际小提琴制作比赛,结果拿了个音色大奖,以往这个奖项从来都是属于欧洲人的。他得奖的消息因此轰动了当地,华人媒体纷纷以“广州制琴人走向世界”为题进行报道。    
  得奖后,苏建能被邀请到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世界乐器珍藏室参观,那里有价值超过1000万美金的两把古琴,一把是1733年生产的价值600万美金的瓜达尼尼琴,另一把是1704年生产的斯特拉瓦第小提琴。    
  翻译告诉珍藏室的主管,这就是那个刚得了音色奖的中国人。主管听后站起来,示意苏建能拿起两把琴试一下。    
  只奢望看一眼琴的苏建能没想到会有如此礼遇,刚触琴的一刹那,他的手都有些发抖。他努力镇定自己,试着拉了两把价值连城的古琴。    
  1998年,意大利交响乐团到广州演出,其首席小提琴手是代表世界小提琴演奏最高水平的“帕格尼尼”大奖得主马西莫·夸尔塔。演出中他拉起了一把苏建能制作的小提琴,他对那把琴的评价是:“我没法说出这把琴的缺点,它可以说是完美的。”    
父子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苏建能制作的琴虽有名,但他却自称用于做琴的木头扔在街上,连生炉子的人都不会捡。    
  那些外形近似腐朽的木头,确实不宜生炉子。然而,这些木头却是苏建能特意从意大利定购的价值不菲的白松木,每块板他都已存放了至少20年。他说,做小提琴必须用自然风干的木头,因此保存年代越久,做出来的琴音色越好。因为在演奏时琴弦振动会带动琴码,继而带动面板、侧板、底板,整个琴都振动起来,形成共鸣。当然,要想让那些板都跟着协调振动,制作者还要精确控制每块板的厚度,误差不能超过0.01毫米,也就一张报纸那么厚。    
  制琴背后的这些细节,外行是无法知道的。正是在长期耳闻目睹父亲制琴的过程中,苏建能的两个儿子对制琴也发生了浓厚兴趣,他们都遗传了苏建能一双“音乐的耳朵”,能制得一手好琴。如今,兄弟俩都在美国专业从事制琴。    
  此次苏建能获奖的那把琴,应该说是他与长子共同的杰作。 


(本文标题:小提琴制作名师-苏建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