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中器研究院 >> 乐器行业 >> 乐器资讯 >> 甘肃大剧院交响音乐会

甘肃大剧院交响音乐会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5/3/30 10:02:37   点击:1675次

场馆:甘肃大剧院 
演出时间:2015年04月18日 (单场)
  甘肃省歌剧团成立于抗日战争年代的1939年。前身为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下的三边分区“七·七剧社”。1944年改编为三边分区文工团。1949年随军驻宁夏改称为“宁夏文工团”、“宁夏歌舞团”。1954年“甘宁”合并,文工团迁兰改称“甘肃省歌剧团”,2001年改团建院称“甘肃省歌剧院”,下设演员剧团、交响乐团、舞蹈团、舞美工程部(含舞台服装制作部)、院办、艺术指导委员会、业务演出部、生活服务部,现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52人,中级职称专业人员66人,全院共有演职人员212人。
  在七十五年的艺术实践中,创作演出的各种剧(节)目近三百部,大中小型歌剧上百部。其中《一门忠烈》、《河神娶妻》、《血泪仇》、《三百块现洋》、《穷人恨》、《一支枪》、《鸡毛信》、《红鞋女妖精》等剧目以及自编自演的革命歌曲、快板书、活报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走遍了分区的每个角落,活跃在战场的前后方,以其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魅力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军民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歌剧团肩负着发展民族歌剧的历史任务,足迹遍及陕、甘、宁、青、新、冀、豫、内蒙、京、津、沪等地,曾演出了《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槐荫记》、《洪湖赤卫队》、《江姐》、《向阳川》、《红花渠畔》、《李贡》、《焦裕禄》等几十部大型歌剧,以及音乐舞蹈等剧(节)目,如舞剧《西北的一颗星》、舞蹈《太平鼓》、《抢荷包》、《摘桃杏》、陇东道情《二姐娃做梦》等,其中不少剧目获奖或评为优秀剧目。1957年全国音乐舞蹈调演时,我团创编的陇东道情《二姐娃做梦》、舞蹈《太平鼓》被选在中南海紫光阁为中央首长演出,毛泽东主席派人到后台送来指示:“请将《二姐娃做梦》重演一次,以使重温对陇东老区的缅怀之情。”
   1965年,创作的歌剧《向阳川》赴京汇报演出,毛泽东主席、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了赴京人员。周恩来、董必武、朱德、陈毅、彭真、李先念等领导同志观看了此剧,周总理二次观看并亲切会见剧组人员与之座谈。《向阳川》被周总理誉为“继《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之后又一出好歌剧。”
  八十年代,先后创作演出了《阿尔金战歌》、《彼岸》、《二次婚礼》、《海峡情泪》、《魔窟里的野蔷薇》、《货郎与小姐》、《六斤县长》、《马五哥与尕豆妹》、《咫尺天涯》等十几部大型歌剧。其中六场民族歌剧《咫尺天涯》1989年赴北京代表甘肃参加了中国第二届艺术节及建国四十周年的献演,这是第一部代表甘肃参加中国艺术节演出的剧目,受到了中央领导及专家的高度好评。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及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副部长高占祥及各界知名人士专家观看了演出并接见剧团演职人员,盛赞《咫尺天涯》“为第二届艺术节增添了光彩”,“给首都的歌剧舞台带来了一股清风”,“给第二届艺术节献上了一朵从陇原带来的鲜艳的、带着露珠的牡丹花”。该剧先后演出120余场,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多次表彰和重奖。
  九十年代,在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走歌剧民族化的创作道路,锲而不舍,抓出特色,先后又创作演出了《阴山下》、《魂兮!魂兮!》及《牡丹月里来》、《红雪》等优秀剧目。其中《牡丹月里来》1994年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红雪》1999年赴京参加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献演。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院积极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大潮,探索新的创作演出形式,努力开拓演出市场,2004年推出大型乐舞《敦煌韵》,先后在广东、敦煌等地演出240余场,代表文化部赴哈萨克斯坦、尼泊尔、叙利亚、巴林、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黑山、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多次受到外交部、文化部、我国驻各国大使馆以及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高度评价。此外,《敦煌韵》还赴马来西亚商演,该剧目中的经典舞段《反弹琵琶》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日开幕式演出。目前,《敦煌韵》已演出600余场,成为我院保留的经典剧目和常演不衰的主要作品。先后获得文化部首届主题歌舞、杂技调演优秀剧目奖、第五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
  2009年我院创演甘肃第一部音乐剧《花儿与少年》,填补了我省没有音乐剧的空白。该剧在北京世纪大剧院首演,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作为甘肃省庆祝建国六十周年重点剧目隆重演出,获“甘肃省新创剧目调演”获剧目大奖和优秀协作奖和23个单项奖。2010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获剧目银奖和7个单项奖。2011年参加首届中国歌剧节,获剧目奖(银奖)第一名和三个单项奖,2012年获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并代表甘肃参加了第1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2014年创排歌剧《貂蝉》,这是甘肃省歌剧院近三年来反复论证、筹备推出的重点歌剧剧目,是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演艺集团主抓的重点剧目。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曾对该剧的创排做出过重要指示。在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连辑的直接领导下,原创歌剧《貂蝉》于2014年4月26日在甘肃大剧院成功首演。目前,该剧已正式入围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期待歌剧《貂蝉》在中国歌剧舞台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为我省打造戏剧大省、为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在剧目创作不断取得成就的同时,我院还创演了上千场音乐会和众多省上重大节日庆典的综艺晚会,特别是近年来创作演出的大型综艺晚会和音乐会《世纪回顾》、《拥抱新世纪》、《太阳礼赞》、《今夜无人入睡》、《人民的儿子》、《我们共产党人》、《正气之歌》、《先锋颂歌》、《流金岁月》、《永远跟党走》、《陇原春潮》、《人民法官》等,以其新颖设计,高雅的品味、精湛的艺术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2009年,为庆祝甘肃省歌剧院成立70周年,我院演出《九曲黄河》交响合唱音乐会和《中国歌剧之夜》音乐会,并制作了甘肃省歌剧院成立70周年纪念图册《辉煌的历程》。站在辉煌70年的历史起点上,我院再接再厉,近五年来先后创排了甘肃省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向着太阳》;第六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秦之韵》;甘肃政法系统大型文艺晚会《永远的忠诚》;甘肃省2013年首届农民迎新春电视文艺晚会《心相连·手相牵·奔小康》、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演出《绚丽甘肃、多彩张掖》等文艺晚会。此外,我院还连续多年举办我省新年音乐会,并创作演出了多场主题音乐会。如“黄河之夏”系列交响音乐会,以西北音乐为主题的交响音乐会《陇韵》和圆舞曲专场交响音乐会《邀舞》等,并两次参加中国西部交响音乐周的演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院演职员先后在国内、省内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得声乐、器乐、编创、导演、表演、舞美等个人奖项317个。2005年我院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
  今天,甘肃省歌剧院站在又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领略着昨天的辉煌,憧憬着明天的灿烂,规划着美好的蓝图,在未来的日子里,甘歌人将继续围绕着“艺术创作是根本,市场营销是关键,艺术质量是生命,严格管理是保障”的建院方针,为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标题:甘肃大剧院交响音乐会 标签:)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