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中器研究院 >> 乐器行业 >> 乐器资讯 >> 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大地之歌》

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大地之歌》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4/9/4 8:55:39   点击:1556次

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2014-2015音乐季系列
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
演出时间:2014年9月25日  19:45
演出地点:上海交响乐团演艺厅

节目单:

马勒--大地之歌(勋伯格改编)——为女中音、男高音和乐队而作

指挥:高健
女中音歌唱家:杨光
男高音歌唱家:韩蓬
主讲人:韩斌(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
演奏: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

艺术总监/首席指挥
高健,中国乐坛青年指挥,师从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徐新教授、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教授、英国著名指挥家Colin Meters教授。曾应邀与曾与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乐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BBC交响乐团、BBC苏格兰交响乐团、皇家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皇家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管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卡耐基梅隆大学室内乐团、汉堡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青年交响乐团及室内乐团、上海现代国乐团、上海新室内乐团、北京交响乐团,浙江省交响乐团、台北国立乐团、台中市立乐团等。值得一提的是,从1998年至今,高健与上海“世纪传真”室内乐团已在中国首演了国、内外近现代作曲家室内乐作品近百余首,为此他获得“2007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古典音乐奖”。曾被“英国爱丁堡国际音乐节”、“英国国际管乐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日本亚洲国际艺术节”、“阿姆斯特丹国际音乐节”、“香港国际音乐节”等国际知名音乐节世界音乐节、艺术组织机构邀请演出。2006年应英国布里顿基金会之邀赴英国深造,2008年获英国皇家苏格兰音乐学院指挥系(Royal Scottish Academy of Music and Drama)“高级演奏文凭”Postgraduate Diploma和欧洲指挥最高学位Conducting Master Degree,并出任英国布里顿基金会(Britten-Pears Foundation)中国首席顾问。2009年任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兼指挥,同年获获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音乐学院College of Fine Artsin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全额院长奖学金赴美深造,师从指挥家Ronald Zollman教授。2012年任西安交响乐团首席指挥,2013年1月任浙江省交响乐团常任指挥。2013年9月,应阿尔及利亚文化部邀请,随浙江交响乐团于9月到访阿尔及尔,参加第五届阿尔及尔国际交响乐音乐节,访演取得巨大成功。


乐团介绍:
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SCO),是中国一支全新的职业化室内乐团。室内乐团成员均出自国内外各大著名音乐学院,其中不乏国内、国际比赛获奖者,阵容强整。乐团以“艺无止境,精益求精”为艺术方针,将艺术品质放在首位,致力于在世界首演、亚洲首演、中国首演的室内乐作品方面有全新的突破。乐团为艺术总监负责制的职业化室内乐团,实行音乐季运作模式。通过“系列音乐会音乐季”、“室内乐团艺术教育系列讲座”、“室内乐团周末家庭音乐会”、“校园普及与公益音乐会”等特色鲜明、创意新颖的多样形式,传播推广室内乐作品。乐团集演奏家、作曲家、中外古典、现代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展示音乐平台,全心全意地打造“精品、新品”创作的繁荣,为中国室内音乐创建新的里程碑,更为爱乐者们铺就高品质音乐“传真”之路。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聘请指挥家高健为艺术总监、首席指挥。


音乐家介绍:

【女中音歌唱家杨光】
当今活跃于北美及欧洲国际舞台的一线华人歌唱家。英国卡迪夫国际歌唱家大赛、多明哥国际声乐歌剧比赛、巴黎国际声乐比赛捧冠者,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获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后进入其歌剧中心学习,2001年结业并获该院高级表演艺术家证书,此后以职业歌剧演唱家身份正式步入国际舞台,出演过多歌剧及角色有《阿伊达》中的安奈丽丝,《唐卡洛》中的爱波丽,《乡村骑士》中的桑图扎,《游吟诗人》中的阿祖切娜,《卡门》中的卡门,《桑松与达丽拉》中的达丽拉,《神奇的黄昏》中的瓦尔特罗德,《罗恩格林》中的奥尔图德,《纳布科》中的菲妮娜等。在歌剧以外,杨光女士还经常与国际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各类大型交响声乐作品中女中音部分的独唱领唱,如:莫扎特的《弥赛亚》,威尔第的《安魂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马勒的《第二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及其声乐套曲《大地之歌》和《流浪者之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叶小刚的《共和之路》等。杨光女士还曾分别在英国、美国、香港与上海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得到业界及声乐爱好者的广泛好评。




【男高音歌唱家韩蓬】
上海歌剧院独唱演员。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周小燕国际歌剧中心,先后师从于陈星教授、周小燕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先生。2013年,获得第十五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组第二名。2010年5月,获得意大利Riccardo Zandonai(理查德•赞道纳伊)国际青年歌唱家大赛第一名。2009年1月,获意大利维罗纳《图兰朵》国际歌剧比赛第一名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颁发的“最佳音质奖”。
曾在歌剧《阿蒂拉》、《卡门》、《图兰朵》、《乡村骑士》、《楚霸王》、《群妖围舞》、《那时花开》、《弄臣》、《心经》、《燕子之歌》、《骆驼祥子》等多部中外歌剧中担任男主角。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天天把歌唱》、《民歌中国》、《“光荣绽放”十大获奖歌手演唱会》等大型文艺晚会的录制,2010年4月,参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演唱世博志愿者主题曲《世界》。2012年,参加国际短道速滑锦标赛开幕式晚会,2010年12月,跟随外交部参加庆祝中奥建交40周年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国新年音乐会,2011年,参加第14届国际游泳世界锦标赛开幕式晚会,2013年,赴台湾台北国家音乐厅主演歌剧《心经》。2012年参加由香港歌剧院、斯洛文尼亚歌剧院、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法国歌剧《卡门》中饰演男主角唐霍塞,并跟随“上海文化全国行”活动在全国9个城市成功上演了这一经典歌剧。2010年12月,应邀赴台湾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歌剧《乡村骑士》的男主角图里杜,2010年8月,赴意大利加尔达湖滨城市参加“MusicRivaFestival”音乐节的音乐会演出。2007年6月,主演意大利普契尼的歌剧《弄臣》中的公爵。2009年11月,主演上海歌剧院的大型原创中国歌剧《楚霸王》中的项羽。2009年5月,主演普契尼的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中的罗伯特。2009年1月,在意大利歌剧之乡维罗纳主演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卡拉夫王子等。2012年,主演上海大剧院跟匈牙利大艺术宫合作的威尔第歌剧《阿蒂拉》,受到世界著名指挥大师丹尼尔•奥伦的厚爱并发出邀请赴欧洲演出。2014年6月,主演国家大剧院大型原创歌剧《骆驼祥子》。


曲目介绍:
《大地之歌》创作作于1908年,是作者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作品采用了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写作完成,这在西方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911年首演于慕尼黑,当时作者已经去世。这部作品完成于作者的第八交响曲之后,按顺序应将之排为“第九”,因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都是在写完自己的第九交响曲后撒手人寰,马勒认为“九”字不带有不祥之意,所以最后定名“大地之歌”,作品的副标题为“一个男高音与一个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的交响曲”。在马勒看来,大地如同人生,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恰如生之欢愉、死之忧伤。
整部作品由六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歌唱人间哀愁的饮酒歌》,男高音演唱。作者从李白的歌行体诗《悲歌行》中摘出片断,做为这一乐章的歌词。音乐的感情起伏很大,渴望与绝望这一对矛盾的情感充斥着整个乐章。
第二乐章《寒秋孤影》,女中音演唱。原诗为钱起的《效古秋夜长》。歌词描写大地上万木凋零的萧瑟景色,气氛晦暗。
第三乐章《少年行》,男高音演唱。这个乐章的原诗作者无法确定,疑为李白的《宴陶家亭子》。音乐中勾勒了一副诗意的图画,描写青春生活的快乐,表现马勒对青春生命力的赞美和怀恋。
第四乐章《丽人行》,女中音演唱。歌词来自李白的《采莲曲》。乐章开始以年轻姑娘们采莲花开始,到了中间段落,转而描写一群轻男男子骑马奔向一群女孩,之后又返回到姑娘们采莲的情景。这其中还描绘了一位漂亮女孩对其中一位男孩所投去的迷人的目光。
    第五乐章《春天里的醉汉》,为了描写人酒醉的情形,故意把主题的音乐用半音阶来写作,从而形成了一副音乐漫画。
第六乐章《告别》,女中音演唱。这是整部作品中最长的一个乐章,音乐长达三十多分钟,占整部交响曲的一半,表现出大地的永恒和生命不得不告别尘世的悲哀。歌词用两首唐诗衔接而成,分别是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和王维的《送别》。这个乐章写得非常铺张,作曲家用音乐语言表达哲理性的内容,反映出马勒感到老之将至时面对生命的复杂情怀。他既赞美生命和大地,又怀着不得不离去的无奈,感情变化十分强烈。
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于1921年将《大地之歌》改编为室内乐版本——为女中音和男高音和14位演奏家而作for soli and chamber orchestra arranged (1921),其中保留了声乐部分的旋律和唐诗的歌词,将原来的乐队部分做了精简(有的乐手一人要分奏两个乐器),却也展现出马勒在原版作品中音乐通透、织体清澈的特点。作品于1983年7月22日由Ensemble Musica Negativa室内乐团首演。
勋伯格改编的《大地之歌》室内乐编制为:长笛(兼短笛)、双簧管(兼英国管)、单簧管(兼低音单簧管)、大管、圆号、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风琴、两个打击乐。


女中音歌唱家:杨光(当今活跃于北美及欧洲国际舞台的一线华人歌唱家,英国卡迪夫国际歌唱家大赛、多明哥国际声乐歌剧比赛、巴黎国际声乐比赛捧冠者)

男高音歌唱家:韩蓬(2013年十五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组第二名、2010年意大利Riccardo Zandonai(理查德·赞道纳伊)国际青年歌唱家大赛第一名、2009年意大利维罗纳《图兰朵》国际歌剧比赛第一名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颁发的“最佳音质奖”)

主讲人:韩斌(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

曲目以现场为准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本宣传册所有内容最终解释权归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所有)
(* * all content of this brochure has the song of the earth interior in Shanghai symphony orchestra to all)

高健,中国乐坛青年指挥,师从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徐新教授、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教授、英国著名指挥家Colin Meters教授。曾应邀与曾与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乐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BBC交响乐团、BBC苏格兰交响乐团、皇家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皇家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管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卡耐基梅隆大学室内乐团、汉堡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青年交响乐团及室内乐团、上海现代国乐团、上海新室内乐团、北京交响乐团,浙江省交响乐团、台北国立乐团、台中市立乐团等。值得一提的是,从1998年至今,高健与上海“世纪传真”室内乐团已在中国首演了国、内外近现代作曲家室内乐作品近百余首,为此他获得“2007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古典音乐奖”。曾被“英国爱丁堡国际音乐节”、“英国国际管乐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日本亚洲国际艺术节”、“阿姆斯特丹国际音乐节”、“香港国际音乐节”等国际知名音乐节世界音乐节、艺术组织机构邀请演出。2006年应英国布里顿基金会之邀赴英国深造,2008年获英国皇家苏格兰音乐学院指挥系(Royal Scottish Academy of Music and Drama)“高级演奏文凭”Postgraduate Diploma和欧洲指挥最高学位Conducting Master Degree,并出任英国布里顿基金会(Britten-Pears Foundation)中国首席顾问。2009年任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兼指挥,同年获获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音乐学院College of Fine Artsin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全额院长奖学金赴美深造,师从指挥家 Ronald Zollman教授。2012年任西安交响乐团首席指挥,2013年1月任浙江省交响乐团常任指挥。2013年9月,应阿尔及利亚文化部邀请,随浙江交响乐团于9月到访阿尔及尔,参加第五届阿尔及尔国际交响乐音乐节,访演取得巨大成功。


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SCO),是中国一支全新的职业化室内乐团。室内乐团成员均出自国内外各大著名音乐学院,其中不乏国内、国际比赛获奖者,阵容强整。乐团以“艺无止境,精益求精”为艺术方针,将艺术品质放在首位,致力于在世界首演、亚洲首演、中国首演的室内乐作品方面有全新的突破。乐团为艺术总监负责制的职业化室内乐团,实行音乐季运作模式。通过“系列音乐会音乐季”、“室内乐团艺术教育系列讲座”、“室内乐团周末家庭音乐会”、“校园普及与公益音乐会”等特色鲜明、创意新颖的多样形式,传播推广室内乐作品。乐团集演奏家、作曲家、中外古典、现代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展示音乐平台,全心全意地打造“精品、新品”创作的繁荣,为中国室内音乐创建新的里程碑,更为爱乐者们铺就高品质音乐“传真”之路。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聘请指挥家高健为艺术总监、首席指挥。

【女中音歌唱家杨光】
当今活跃于北美及欧洲国际舞台的一线华人歌唱家。英国卡迪夫国际歌唱家大赛、多明哥国际声乐歌剧比赛、巴黎国际声乐比赛捧冠者,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获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后进入其歌剧中心学习,2001年结业并获该院高级表演艺术家证书,此后以职业歌剧演唱家身份正式步入国际舞台,出演过多歌剧及角色有《阿伊达》中的安奈丽丝,《唐卡洛》中的爱波丽,《乡村骑士》中的桑图扎,《游吟诗人》中的阿祖切娜,《卡门》中的卡门,《桑松与达丽拉》中的达丽拉,《神奇的黄昏》中的瓦尔特罗德,《罗恩格林》中的奥尔图德,《纳布科》中的菲妮娜等。在歌剧以外,杨光女士还经常与国际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各类大型交响声乐作品中女中音部分的独唱领唱,如:莫扎特的《弥赛亚》,威尔第的《安魂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马勒的《第二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及其声乐套曲《大地之歌》和《流浪者之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叶小刚的《共和之路》等。杨光女士还曾分别在英国、美国、香港与上海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得到业界及声乐爱好者的广泛好评。

【男高音歌唱家韩蓬】上海歌剧院独唱演员。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周小燕国际歌剧中心,先后师从于陈星教授、周小燕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先生。2013年,获得第十五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组第二名。2010年5月,获得意大利Riccardo Zandonai(理查德·赞道纳伊)国际青年歌唱家大赛第一名。2009年1月,获意大利维罗纳《图兰朵》国际歌剧比赛第一名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颁发的“最佳音质奖”。
曾在歌剧《阿蒂拉》、《卡门》、《图兰朵》、《乡村骑士》、《楚霸王》、《群妖围舞》、《那时花开》、《弄臣》、《心经》、《燕子之歌》、《骆驼祥子》等多部中外歌剧中担任男主角。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天天把歌唱》、《民歌中国》、《“光荣绽放”十大获奖歌手演唱会》等大型文艺晚会的录制,2010年4月,参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演唱世博志愿者主题曲《世界》。2012年,参加国际短道速滑锦标赛开幕式晚会,2010年12月,跟随外交部参加庆祝中奥建交40周年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国新年音乐会,2011年,参加第14届国际游泳世界锦标赛开幕式晚会,2013年,赴台湾台北国家音乐厅主演歌剧《心经》。2012年参加由香港歌剧院、斯洛文尼亚歌剧院、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法国歌剧《卡门》中饰演男主角唐霍塞,并跟随“上海文化全国行”活动在全国9个城市成功上演了这一经典歌剧。2010年12月,应邀赴台湾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歌剧《乡村骑士》的男主角图里杜,2010年8月,赴意大利加尔达湖滨城市参加“MusicRivaFestival”音乐节的音乐会演出。2007年6月,主演意大利普契尼的歌剧《弄臣》中的公爵。2009年11月,主演上海歌剧院的大型原创中国歌剧《楚霸王》中的项羽。2009年5月,主演普契尼的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中的罗伯特。2009年1月,在意大利歌剧之乡维罗纳主演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卡拉夫王子等。2012年,主演上海大剧院跟匈牙利大艺术宫合作的威尔第歌剧《阿蒂拉》,受到世界著名指挥大师丹尼尔·奥伦的厚爱并发出邀请赴欧洲演出。2014年6月,主演国家大剧院大型原创歌剧《骆驼祥子》。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年-1911年),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Mahler),1860年5月7日出生于波希米亚卡里什特城,1911年5月18日逝世于维也纳。作为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德奥音乐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勒在他的九部交响曲和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大地之歌》以及声乐套曲《漫游者之歌》、《少年魔号》、《悲叹之歌》、《亡儿之歌》、《吕克特歌曲》等作品中继承了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舒曼等前辈大师的传统,同时又从时代精神很中汲取丰富营养,确立了一种充满表现力的新的音乐语言。

  马勒曾说:“我的时代会到来的。”这一具有悲怆色彩的预言在他逝世半个世纪后奇迹般地应验了,马勒音乐的崛起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音乐现象之一。虽然直到六十年代还有人认为马勒的音乐中充满“无谓的喧哗与骚动”,而今天的听众中也有人更多地从马勒高度个性化的音乐语言中感受到新奇或怪异,但马勒音乐的伟大和艺术价值已得到举世公认。

正如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所言:“马勒作品的最高价值不在于它通过引人注目、大胆、冒险或怪诞等显示出来的新奇,而在于这种新奇被融入到优美的、充满灵感的、深刻的音乐之中,在于这种音乐高度的艺术创造性和深厚的人性内涵所具有的永久价值。这一切使之在今日仍充满生命力,并拥有美好的未来。”

《大地之歌》创作作于1908年,是作者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作品采用了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写作完成,这在西方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911年首演于慕尼黑,当时作者已经去世。这部作品完成于作者的第八交响曲之后,按顺序应将之排为“第九”,因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都是在写完自己的第九交响曲后撒手人寰,马勒认为“九”字不带有不祥之意,所以最后定名“大地之歌”,作品的副标题为“一个男高音与一个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的交响曲”。在马勒看来,大地如同人生,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恰如生之欢愉、死之忧伤。
整部作品由六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歌唱人间哀愁的饮酒歌》,男高音演唱。作者从李白的歌行体诗《悲歌行》中摘出片断,做为这一乐章的歌词。音乐的感情起伏很大,渴望与绝望这一对矛盾的情感充斥着整个乐章。
第二乐章《寒秋孤影》,女中音演唱。原诗为钱起的《效古秋夜长》。歌词描写大地上万木凋零的萧瑟景色,气氛晦暗。
第三乐章《少年行》,男高音演唱。这个乐章的原诗作者无法确定,疑为李白的《宴陶家亭子》。音乐中勾勒了一副诗意的图画,描写青春生活的快乐,表现马勒对青春生命力的赞美和怀恋。
第四乐章《丽人行》,女中音演唱。歌词来自李白的《采莲曲》。乐章开始以年轻姑娘们采莲花开始,到了中间段落,转而描写一群轻男男子骑马奔向一群女孩,之后又返回到姑娘们采莲的情景。这其中还描绘了一位漂亮女孩对其中一位男孩所投去的迷人的目光。
    第五乐章《春天里的醉汉》,为了描写人酒醉的情形,故意把主题的音乐用半音阶来写作,从而形成了一副音乐漫画。
第六乐章《告别》,女中音演唱。这是整部作品中最长的一个乐章,音乐长达三十多分钟,占整部交响曲的一半,表现出大地的永恒和生命不得不告别尘世的悲哀。歌词用两首唐诗衔接而成,分别是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和王维的《送别》。这个乐章写得非常铺张,作曲家用音乐语言表达哲理性的内容,反映出马勒感到老之将至时面对生命的复杂情怀。他既赞美生命和大地,又怀着不得不离去的无奈,感情变化十分强烈。

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于1921年将《大地之歌》改编为室内乐版本——为女中音和男高音和14位演奏家而作for soli and chamber orchestra arranged (1921),其中保留了声乐部分的旋律和唐诗的歌词,将原来的乐队部分做了精简(有的乐手一人要分奏两个乐器),却也展现出马勒在原版作品中音乐通透、织体清澈的特点。作品于1983年7月22日由Ensemble Musica Negativa室内乐团首演。
勋伯格改编的《大地之歌》室内乐编制为:长笛(兼短笛)、双簧管(兼英国管)、单簧管(兼低音单簧管)、大管、圆号、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风琴、两个打击乐。
(本文标题: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大地之歌》 标签:)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