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中器研究院 >> 乐器行业 >> 乐器资讯 >> 中国民乐经典名曲新春音乐会

中国民乐经典名曲新春音乐会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4/1/4 10:21:49   点击:1433次

演出时间: 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19:30
       过大年,听国乐,2014年1月31日大年初一将在北京音乐厅举行“《欢乐中国年-赛马》中国民乐经典名曲新春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将是2014年春节期间奉献给观众的最具含金量的演出之一。作为我国第一支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演奏的这些脍炙人口的精品曲目,来自五千年文化积淀,乐中有诗,乐中有画,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作品。“婉如流水,劲似猛龙”,这种意境是对这场音乐会的最佳描述。 
       《赛马》《花好月圆》《彩云追月》《步步高》《夜深沉》《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一首首传世名曲,采用纯粹的民族管弦演奏,扬琴、古筝、二胡、笙、琵琶等独奏、重奏、合奏等演出形式相结合,不用电声,百分之百“风”“雅”的民族特色,加上北京音乐厅非比寻常的“不插电”的音响效果,美妙绝伦,民族气息与艺术气氛都无比浓郁醇厚,此点在同类音乐会中绝无仅有。
        为庆贺马年到来,本场音乐会特别精心挑选,为观众排练、并将在现场奉献给观众民乐名曲《赛马》。这首二胡曲目有非常强的现场感染力,该曲以其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运用,拨弦、颤音技巧的运用,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热烈的赛马场面。无疑这将是一首以“马”为主题的最受欢迎的乐曲。

演出部分曲目(以演出现场为准)
  《赛马》
  二胡名曲《赛马》是黄海怀先生根据内蒙民歌《红旗歌》改编而成的。乐曲表现了在蒙古族人民传统的赛马盛会上,那紧张激烈的场面。该曲以其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气宇轩昂的赛手,还是奔腾嘶鸣的骏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现的惟妙惟肖。音乐在群马的嘶鸣声中展开,旋律粗犷奔放。由远到近清脆而富有弹性的跳弓,强弱分明的颤音,描绘了蒙古族牧民欢庆赛马盛况的情形。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运用,拨弦、颤音技巧的运用,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热烈的赛马场面。
  《花好月圆》
  国乐瑰宝,中国民族十大金曲之一,也许不知道《花好月圆》这个名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没有哪一个中国人没有听到过这个旋律。而倾听现场版的《花好月圆》,能使你彻底放松身心,让一个疲惫于工业社会的灵魂能稍作休息,沉醉于花前月下。
  《彩云追月》
  著名广东音乐名曲。任光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其轻快独特的风格,对生活写景抒情的诗情画意的描写,是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 “彩”代表颜色,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一定不会很黑,有一些月的光辉,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春江花月夜》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陈后主;或说隋炀帝。它那富有江南丝竹音乐特点的旋律,委婉优美;节奏流畅多变,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历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曾经改编为各种中西乐器的独奏、合奏曲,亦有将其填词用于戏剧之中,可谓是最广为人知的中国传统音乐。琵芭、古筝演奏《春江花月夜》流传尤为深远。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因为一首为古曲填置的长诗《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而该诗更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无论是诗,还是曲,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听者为之倾倒!要领略中国音乐,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不可不读《春江花月夜》,不可不听《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二泉映月》
  近现代“传奇音乐人”瞎子阿炳的传世杰作。曲子以无锡“天下第二泉”的风景为题材。该泉这里是阿炳失明前常去的地方,失明以后,阿炳用音乐语言来描绘想像中的美丽风景,感受到的是周围漆黑的一片以及自己生活的艰辛,从优美的旋律中可以听到伤感、苍凉、自傲和顽强。作者以此命名为“二泉映月”,全曲以变奏曲的形式,将音乐主题不断展开,推至高潮之后又回到原来的情绪之中。乐曲一方面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画卷,另一方面以旋律中柔中带刚的情绪,表现作者对坎坷人生的不平与怨恨,深刻地揭示出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全曲引人入胜,情绪起伏、扣人心弦。
  《夜深沉》
  著名京剧《霸王别姬》名段“虞姬舞剑”的场景音乐。曲子按照“引子-慢-中-快”的结构展开,全曲波澜壮阔,张弛有度,错落有秩。京胡时而激昂,时而幽怨,时而激愤。似乎可以从京胡声中聆听并想象四面楚歌时,楚霸王那沉重的脚步,还有虞姬舞剑的曼妙身段。一幅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画面历历在目,此情此景,不免让人潸然泪下,感叹时不利兮,奈若何,奈若何?
  《十面埋伏》
  传统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产生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说。反映的是楚汉相争的历史题材。《十面埋伏》的重点段落是:“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描写刘邦用十面埋伏之计击败项羽的激烈战斗场景,音乐格调昂扬。作者无法回避项羽失败的史实,但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描绘项王悲歌壮别的场面,音乐格调悲壮。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听完《十面埋伏》或类似曲子后而作。“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当视为此曲最好写照!
  《步步高》
  一首以我国民族乐器高胡为主奏乐器的民乐合奏曲,依情谱声,并且大量采用了乐挥重复的手法以积聚力量,或渐次高涨,或渐次下落,有张有弛,表现了一种步步高深的意境。《步步高》曲如其名,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该曲脍炙人口,流传大江南北。
(本文标题:中国民乐经典名曲新春音乐会 标签:)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