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大师文格洛夫演绎柴科夫斯基音乐会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3/11/18 10:12:38 点击:1281次
演出时间:2013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日) 20:00
交响乐演奏厅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35号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火鸟》组曲(1919)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指挥:景焕
小提琴:马克西姆·文格洛夫 Maxim Vengerov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
马克西姆·文格洛夫Maxim Vengerov
马克西姆·文格洛夫是世界公认的最振奋人心的小提琴家之一。五岁开始独奏小提琴的职业生涯,他已从一位早慧天才儿童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演奏大师。文格洛夫在国际顶尖比赛中获奖无数,年仅十岁就赢得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比赛金牌。15岁时文格洛夫在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最高奖,从而确立了他的世界一流音乐家的地位。他的演奏被认为糅合了海菲兹与米尔斯坦的特色,技巧与音乐感觉、浓郁的抒情性得到很好的结合,是目前俄罗斯学派继承人中的佼佼者。他与当今知名乐团和指挥有过许多合作,在与阿巴多合作的柴科夫斯基协奏曲、与罗斯特罗波维奇合作的肖斯塔科维奇协奏曲中,他都给予了新的诠释和活力。他录制的唱片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嘉奖,如《留声机》年度青年艺术家及年度最佳唱片奖、格莱美年度古典唱片和最佳乐器独奏奖等。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于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它用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篇幅较长,约占全曲的二分之一。乐队在5小节的引子过后,就由独奏小提琴呈示出抒情柔美、富于歌唱性的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相对而言则含着淡淡的忧伤。在展开部中,先是由乐队和独奏小提琴交织着奏出主旋律,,呈现出宽广的音乐画卷。乐曲过半时的华彩乐段是对独奏者技巧和诠释能力的考验,也是独奏者炫技的时刻。最后的再现部气势宏伟,由小提琴和乐队共同将气氛引至高潮。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称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真挚动人,略带伤感。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在这一乐章的前半部分,乐队只作为小提琴的陪衬,因此独奏者有许多发挥的空间。行至中段,情绪为之一变,音乐变得激动而开朗,最后又重返前半部分的旋律。 第二乐章和回旋曲式的第三乐章之间是无休止连奏。小提琴柔缓的引子过后,便与乐队共同奏出热情洋溢、粗犷豪放的第一主题,它鲜明地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征,和具有舞蹈性的第二主题同样来自俄罗斯的民间舞曲。在几次反复后,第一主题变得调皮活泼,速度也逐渐加快。最后随着管弦乐的共同和县,全曲在节庆般的热烈气氛中结束。这一乐章的技巧难度要求较高。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
《火鸟》组曲
芭蕾舞剧《火鸟》完成于1910年4月。6月25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演出结束后,前来观看演出的德彪西会见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并表达了自己对《火鸟》的赞赏。从此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有人还认为斯特拉文斯基自从写了《火鸟》组曲后,他就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拉威尔等人并驾齐驱了。
芭蕾舞剧《火鸟》的剧本是由俄罗斯舞剧团的编导米哈伊尔·福金根据一个古老的俄罗斯传说而编写的。剧情大致为:王子伊凡为解救被魔王卡茨囚禁在城堡中的公主,与魔王进行了一番搏斗,但不幸被魔王捉住。关键时刻,王子得到了一只神奇火鸟的帮助,最终战胜了魔王,救出了公主。斯特拉文斯基后来根据芭蕾舞剧《火鸟》的总谱改编了三部组曲,其中以第二部组曲最为著名,是当今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剧本。
这部组曲共分七段:
引子——乐曲以带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器奏出一段起伏的阴暗旋律为开始。在这支旋律上,有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一些猎号般的短句。这段音乐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图景:在荒野之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座城堡及其花园,天空中飘浮着不祥的云彩,整个画面的色彩显得有点阴森可怖。
火鸟之舞——散布于整个弦乐器组的一个突如其来的颤栗,宣告了火鸟的来临。接着,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上一连串急促而略显焦躁的乐句,暗示出火鸟激烈、骄矜的舞蹈。
火鸟变奏曲——这段变奏是在丰富的幻想中,由闪烁发光的弦乐器和尖刻辉煌的木管乐器的音响构筑起来的。
公主之舞——公主们的舞蹈温柔而抒情,采用的是俄罗斯民间歌曲的旋律。霍洛沃多舞曲的一支副歌般的旋律由第一小提琴奏出,背景是加弱音器的弦乐器的轻柔音响。音乐的织体清晰透明,仿佛使人进入了仙境。
魔王卡茨之舞——在这一段中,作曲家充分发挥了他擅长描绘怪诞异常、极其恐怖的事物之才能:强烈的切分节奏、闪耀着怪异光芒的乐队色彩、互相抵触的和声、引人注目的不协和音等,造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刻划出魔鬼卡茨及其同伙粗野、狂暴的险恶嘴脸。
催眠曲——这是火鸟用来催眠妖魔的一段音乐。那种神秘的朦胧感、轻轻晃动的节奏、富有感染力的旋律,确实具有催眠作用。
终曲—一支独奏法国号模仿着“公主之舞”中长笛引子的旋律,奏起了宣告胜利的欢歌。
(本文标题:小提琴大师文格洛夫演绎柴科夫斯基音乐会 标签:)